2月27日股票交易的平台,广州市南沙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开幕,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政府区长吴扬作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是《南沙方案》第一阶段目标中考之年、南沙自贸片区建设十周年、建区二十周年,区政府工作报告围绕扩大制度型开放、激发消费潜能、航运能级提升等多个方面,为南沙商务发展划出今年重点。
经济新业态激发消费潜能
报告提出,将引进更多国际顶级赛事、国内外知名音乐节,积极发展首发经济、特色商业、健康消费等新业态。谋划提升中心城区商业氛围,加快建设区域特色型国际消费中心城区。
一直以来,南沙积极推动“文旅+消费”深度融合,形成消费新爆点。南沙积极落实“图南筑梦”行动,联合各镇街、商业综合体等举办音乐节、露营节、咖啡文化周、龙穴新鲜集市榴莲嘉年华等活动,配合中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精品消费月“图南消费嘉年华”系列活动,发放大学生“惠游南沙”消费券,持续激发消费市场新活力。2024年,南沙住宿餐饮业增速居全市第一。
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灯会、十五运等重大活动也带来无限商机。配合“灯会+”消费券等举措,南沙将这些文旅体“顶流”活动做出大文章,创新挖掘多元化消费场景。
夜经济也是南沙在消费方面的发力重点之一。“滨海”“文化旅游”“烟火气”等具南沙特色的夜间经济消费IP正逐渐显现,如何塑造南沙夜经济品牌成为未来发力方向。南沙将继续鼓励各镇街及商业综合体积极培育特色夜间消费场景,打造系列主题活动,持续做旺“烟火气”。
加快邮轮游艇产业布局,争取“港艇北上”
报告提出,将促成更多国际邮轮航线部署南沙运营,推进“港艇北上”、大湾区游艇综合服务中心落地。
邮轮游艇产业是南沙大力发展的新业态。2024年6月24日,南沙国际邮轮母港口岸对外开放启用,并于次日正式开港开航;同年12月18日,“爱达地中海”号邮轮成功首航南沙国际邮轮母港,南沙邮轮旅游进入常态化运营,受到海内外游客的青睐。
据了解,2025年“爱达·地中海”号邮轮将在南沙国际邮轮母港部署运营以中国香港、日本、越南为目的地的近30个航次。爱达邮轮旗下在建的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正式命名为“爱达·花城号”,将于2026年底交付后以广州南沙为母港运营国际航线。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初召开的南沙区委四届九次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南沙湾片区将大力发展邮轮游艇经济,促成更多国际邮轮航线部署运营,加快游艇产业布局。
当前,南沙还积极对接香港邮轮及游艇业协会、香港游艇会,争取“港艇北上”。2024年12月12日,南沙区商务局在香港与香港邮轮及游艇业协会、粤港澳大湾区游艇业总商会相继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随着两地政府的积极推进,2025年“港艇北上”进展值得期待。
港口建设提升航运贸易能级
报告提出,将推进南沙港区国际通用码头、国际港航中心建设,健全航运综合服务体系,推动大湾区航运联合交易中心落地,力争新增国际班轮航线6条,集装箱吞吐量达2080万标箱,海铁联运达50万标箱。
2024年12月20日,南沙港区集装箱年吞吐量首次突破2000万标箱,成为继上海港洋山港区后第二个年吞吐量超过2000万标箱的单一港区,其中南沙港区外贸集装箱吞吐量也首度超过1000万标箱,占比达到50%。
过去一年来,南沙在做强“海港”方面已经交上一份扎实答卷:南沙港四期建设项目顺利通过交通强国建设试点验收,粮食及通用码头扩建工程竣工,新增10条外贸集装箱班轮航线,海铁联运达45万标箱、增长47%。
随着港口建设的推进,南沙港吞吐量还将持续提升。南沙港区国际通用码头工程预计2028年完工。随着项目的建成,南沙港区的通用货物通过能力将增加1550万吨以上,集装箱通过能力也将提升50万标准箱以上。南沙港区国际通用码头、五期码头工程等加快建设,未来,南沙港的国际竞争力将进一步加强。
积极落实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
报告提出,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积极推动《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落地落实。培育壮大新型离岸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提档升级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
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扩大制度型开放,是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的重大举措。据了解,国务院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南沙自贸片区适用的33项试点措施已全面落地。南沙“跨境电商出口退货一站式监管”全省唯一入选全国第五批“最佳实践案例”。
据悉,南沙区商务局将协同各有关单位,积极对接上级部门,加快推进《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落地落实。目前,高低硫保税燃料油混兑业务、创新开展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白名单”制度等政策已落地,正推动在贸易便利、投资自由、人才流动、数据跨境等领域进一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在平台服务方面,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构建“公益性服务+市场化运营”机制,2024年协助企业完成165个境外投资项目备案。通过加快构建国际一流的企业跨境投融资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中国企业将从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南方+记者 李心迪